“四史”專題欄
黨史百年天天讀•8月24日
- 發布時間:2021/08/24 瀏覽:
重要論述
1950年8月24日
周恩來在中華全國第一次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會議上作題為《建設與團結》的報告。報告指出:我們要進行建設,就要進行發掘、調查、統計和搜集材料的工作。而各種建設從恢複、整頓和調查開始,已經看出現有的專家是不夠的。為了有效地工作,科學家必須團結。只要是為人民服務的科學家、知識分子,不管是工農出身、小資產階級或剝削階級出身,我們都應該團結,對他們都要尊重。為了實現和鞏固這個團結,我們必須破除門戶之見。這篇報告收入《周恩來選集》下卷。
1954年8月24日
毛澤東同英國工黨代表團談話,重提中間地帶的問題。談話指出:據我看,美國反共是把它當作個題目來做文章,以達到他們另外的目的,首先是占據從日本到英國的這個中間地帶。美國在北美洲處在這個中間地帶的那一邊,蘇聯和中國處在這一邊。美國的目標是占領處在這個廣大中間地帶的國家,欺負它們,控制它們的經濟,在它們的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最好使這些國家都弱下去,這包括日本、德國在內。
關于和平共處問題時,談話指出:你們問,我們和你們所代表的社會主義能不能和平共處?我認為可以和平共處。這裡發生一個問題,難道只能和這種社會主義共處,不可以和別的事物共處嗎?和非社會主義的事物,像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封建王國等能共處嗎?我認為,回答也是肯定的,只需要一個條件,就是雙方願意共處。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認為,不同的制度是可以和平共處的。這也包括美國在內,希望美國也采取和平共處的政策。美國這樣的大國如果不要和平,我們就不得安寧,大家也不得安寧。
談話強調:我們的國家現在還很窮,如果能得到幾十年和平就好了。我們要繼續創造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希望工黨朋友們勸勸美國人:(一)把第七艦隊拿走,不要管臺灣的事,因為臺灣是中國的地方;(二)不要搞東南亞條約,這也是違反曆史的,要搞就搞集體和平公約;(三)不要武裝日本,武裝日本的目的是反對中國和蘇聯,最後會害自己和西南太平洋各國,這是搬石頭打自己的腳;(四)不要武裝西德,武裝結果不是好事,也會是搬石頭打自己的腳。這篇談話收入《毛澤東文集》第六卷。
1956年8月24日
毛澤東同中國音樂家協會負責人談話,闡明藝術的表現形式要多種多樣。談話指出:藝術的基本原理有其共同性,但表現形式要多樣化,要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有共性,也有個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異的方面。這是自然法則,也是馬克思主義的法則。作曲、唱歌、舞蹈都應該是這樣。談話批評那種主張“全盤西化”的觀點,指出:全盤西化,有人提倡過,但是行不通。藝術上“全盤西化”被接受的可能性很小,還是以中國藝術為基礎,吸收一些外國的東西進行自己的創造為好。外國的許多東西都要去學,而且要學好。但是在中國藝術中硬搬西洋的東西,中國人就不歡迎。藝術有個民族形式問題,藝術離不了人民的習慣、感情以至語言,離不了民族的曆史發展。藝術的民族保守性比較強一些,甚至可以保持幾千年。談話強調在藝術創作上也要堅持中西結合,指出:西洋的一般音樂原理要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這樣就可以產生很豐富的表現形式。應該越搞越中國化,而不是越搞越洋化。要反對教條主義,也要反對保守主義,這兩個東西對中國都是不利的。向古人學習是為了現在的活人,向外國人學習是為了今天的中國人。應該在中國的基礎上面,吸取外國的東西;應該學習外國的長處,來整理中國的,創造出中國自己的、有獨特的民族風格的東西。這篇談話收入《毛澤東文集》第七卷。
2018年8月24日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他指出,當前我國正處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曆史交匯期,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黨中央決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集中統一領導的需要,是研究解決依法治國重大事項重大問題、協調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需要,是推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提供法治保障的需要。要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繼續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提供長期穩定的法治保障。
他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強調要堅持加強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處理好全面依法治國的辯證關系,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堅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發展道路、工作布局、重點任務。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
2020年8月24日
習近平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他強調,“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要著眼長遠、把握大勢,開門問策、集思廣益,研究新情況、作出新規劃。
他指出,要以辯證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化,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國內發展環境也經曆著深刻變化,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勇于開頂風船,善于轉危為機,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他強調,要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我們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將持續上升,同世界經濟的聯系會更加緊密,為其他國家提供的市場機會將更加廣闊,成為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巨大引力場。
他指出,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創造有利于新技術快速大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的獨特優勢,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升產業鏈水平。要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使企業成為創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力軍。要大力培養和引進國際一流人才和科研團隊,加大科研單位改革力度,最大限度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要堅持開放創新,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
黨史回眸
1999年
8月24日 中共中央轉發《關于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軍隊思想政治建設若幹問題的決定》,並發出通知指出,重視思想政治建設是我們黨和軍隊的特有優勢。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必須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軍隊各項建設的首位,充分發揮政治工作生命線的作用。
2015年
8月24日 習近平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講話指出,必須堅持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戰略思想,堅持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的重要原則,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同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此後,陸續出臺有關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國有企業分類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完善國資監管體制、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等多個配套文件。
2018年
8月24日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講話指出,全面依法治國具有基礎性、保障性作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要管宏觀、謀全局、抓大事,既要破解當下突出問題,又要謀劃長遠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頂層設計上。
曆史瞬間
1925年8月24日,上海《時報》刊載的陳雲在商務印書館大罷工第二天發表關于爭取組織工會自由作為取得這次罷工鬥爭勝利的最基本條件的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