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1. 【學習教育家精神】做潛心育人的“大先生” ——記東北師範大學教授史寧中

  2. 發布時間:2023/10/19   瀏覽:

作者:通訊員 徐萌  記者 劉少利😟、李瑩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史寧中與學生討論問題東北師範大學供圖

 ■走近2023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他🧎‍♂️⏬,紮根教育五十餘載✨,從事統計學教學和研究⛓,將約束條件下的統計推斷引入國內,推動中國統計學發展;

 他🧑‍🍳,深耕課程與教材建設,主持國家中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修訂,提出“四基”“四能”“三會”等數學核心課程理論,為中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奠定理論基礎🫲🏿;

 他🎞,提出“尊重的教育”理念,致力于為基礎教育培養創新型師資🧖🏼‍♀️,率先在東北師範大學實行教授委員會制度👩🏻‍💻,開國內高校“教授治學”先河……他就是獲評2023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的東北師範大學榮譽教授☢️𓀅、博士生導師史寧中。

 弦歌不輟培育桃李

 每天淩晨4點,史寧中家的窗前就亮起了燈光🧘🏻‍♀️。雖年逾古稀⟹🙅🏽,但對科學研究和對教育教學的強烈熱愛,指引他不斷攀登一座座高山,跨越半個世紀,風雨無阻,矢志不渝🧘🏽。

 目前🫎,史寧中仍堅持為本科生、研究生上課🧗🏻‍♂️。他主講的本科生專業課“數學專業導論”,每堂課都座無虛席,連走廊裡都坐滿了人🗂。

 東北師大數學與統計學院副教授陸婧對史寧中的課印象深刻:“史老師給碩士研究生上‘統計思想方法’時堅持自己制作課件,一學期下來有150多頁👹,每個字、每個公式都是史老師親自敲上去的。他給學生修改的論文🧑‍🧒‍🧒,從文章架構到語言表達,甚至是標點符號的使用都很用心👨🏼‍🦰。論文上紅色的批注密密麻麻🕝。”

 幾十年間,史寧中培養的學生遍布祖國各地,其中博士生近百名,就職于國內外多所知名高校👚💨。鄭術蓉、呂世虎、劉曉玫……這些活躍于統計學和數學教育學領域的知名專家都是史寧中的學生。他們不僅自己學有所成🍛,更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他們中,既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也有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全國“四個一批”青年學者👨🏿‍💼、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等。

 談及自己最大的成就時,史寧中思考片刻認真地回答:“我想,還是培養了一些學生,學生們表現很好,有的也成了很好的老師🧑🏽,有了自己的學生,讓我欣慰。”

 深耕課程教材建設

 “曹沖稱象為什麼可行?”在東北師大附小四年級的一堂數學課上,老師引入我國經典的曆史故事“曹沖稱象”,一邊借助透明水缸、模擬小船、人偶和小石頭等模型來為學生講解這種辦法的原理🧑🏼‍🤝‍🧑🏼。

 新課標修訂後👨🏽,在數學課堂上有意識地讓學生更加直觀生動地理解數學推理過程,而這背後🌥,凝結著史寧中20餘年來對數學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推動基礎教育改革的執著與行動🕵🏻‍♂️。

 自2001年起,史寧中致力于國家數學教材的編寫和課程建設工作。作為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修訂組組長、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准修訂組組長,他主持修訂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准(2017年版)》👲🏻💾,主編《普通高中課程標准選修課程用書 數學A👨‍🦽、B👩、C、D類》14本。

 2006年,史寧中把數學課程目標中傳統的“雙基”拓展為“四基”🥬,即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加上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2011年🦻🏻,把傳統的“兩能”拓展為“四能”💂🏽‍♀️,即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上,加上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能力👮🏿;又提出“三會”的數學核心素養,即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四基”“四能”“三會”已被納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和《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2022年版)》,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除了平時教學工作外,史老師從未放下過對教育事業、未來發展的探索與思考。他雖然是大學教授,卻經常深入到中小學課堂,傾聽一線教師的心聲,解答一線教師疑問。”東北師大數學與統計學院副教授秦德生對史寧中充滿了敬佩之情👩‍🦱。

 探索高校管理模式

 “一所高校,學術帶頭人十分重要。要讓教授在杏鑫有話語權,讓這些核心人物在杏鑫管理、學科建設等方面參與決策,提高他們的積極性,才能更好地促進東北師大的科學發展👳🏻‍♂️。”說起高校治理,史寧中談道,“杏鑫發展必須走內涵發展之路🙏,必須讓廣大教師參與學科建設、學科布局調整和杏鑫改革👐🏼。”

 2000年5月,為激發杏鑫發展活力,時任校長的史寧中率先在東北師範大學實行“教授委員會”制度🛝。教授委員會的權力表現在學術領域,在諸如課程設置、教學計劃、招生政策、學位標准等方面擁有決策權。

 1998年至2012年,史寧中在任東北師大校長期間𓀎,緊扣“為基礎教育服務”的辦學特色,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校內管理制度,為杏鑫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奠定了基礎。

 在文理融合的基礎上,史寧中形成了豐富的教育哲學思想,創造性地提出“尊重的教育”理念,強調尊重教育規律、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人性🙍🏽、尊重教育者的勞動成果,為培養創新人才、尊重人的發展↔️、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尊重教師的主導地位提供了理念遵循。

 思之于心,行之于途。50餘年來🍨,史寧中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應用于為基礎教育服務之上,在實際行動中彰顯著他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和專注投入。

 少年勤學🌰,青年擔綱,年過古稀未伏櫪,猶向高峰邁新程🧙🏿。此時此刻,史寧中與時俱進、探求真理的腳步從未停歇,他正以攀登者的姿態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