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先進事跡
退役軍人李志強事跡
- 發布時間:2019/11/29 瀏覽:
李志強,男,1964年6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本科,中國航發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發動機裝配廠總裝工段李志強班班長,公司特級技能師,高級技師。
中國航發黎明是新中國航空渦輪噴氣發動機的搖籃,是共和國空中戰鷹強勁動力的誕生之地。1983年,李志強從守備十二師警衛連退伍,在部隊因表現突出受到連嘉獎11次,在全師大比武競賽中成績優秀受到師嘉獎一次。退伍後,在父親的影響下,他選擇了黎明公司,並在毛主席曾經視察過的總裝車間光榮地成為了一名航空工人。
李志強所在的發動機裝配廠總裝工段,肩負著中國最先進航空發動機的總成裝配任務。作為"李志強班"班長,在幾十年的砥礪奮進中,李志強充分發揮一個"老兵"鐵骨猶錚血性滿腔的鋼鐵豪情,工作中態度嚴謹、細致入微、敬業奉獻、勇于擔當。憑借其獨有的精神特質一步步成長為全國勞動人民的典範和楷模,親手裝配了2000多臺次發動機,為國防重點型號生產和研制做出了突出貢獻。李志強先後獲得2011年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11年遼寧省五一獎章,2012年遼寧省勞動模範,201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5年全國勞動模範,2017年"盛京金牌工匠"、"遼寧工匠"等榮譽稱號。2016年,李志強的事跡在中央電視臺5月2日的《大國工匠》節目中播出。2014年,李志強勞模創新工作室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示範性勞模創新工作室","李志強班"榮獲"全國最美職工" 榮譽稱號。
承擔使命 勇于擔當
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隨著新軍事浪潮的風起雲湧和中國周邊局勢的複雜多變,中國航空工業快速崛起,國防事業迫切需要強勁的中國動力,航空發動機的需求數量激增。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黎明公司時握著李志強的手語重心長地說:"你們的工作很光榮,很重要!"習近平總書記的這番話深深的銘刻在李志強的心中,讓他時刻感覺到自己肩負著重大的責任使命,不斷激勵著他為航空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近年來,某重點型號交付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每年年底,發動機總裝工序面臨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量。李志強從提高團隊工作效率、縮短裝配周期入手,一方面將操作細化成60~90個工序,把每道工序控制在5~15分鐘內,實現了兩班制接力作業、接續生產,開創了國內航空發動機裝配生產組織的先河。另一方面,根據班組員工的裝配技能和熟練程度,合理進行人員搭配,通過發揮人員的比較優勢,提升了班組中小團隊的綜合能力,大大地提高了裝配效率,在2013年創造了連續99天完成全年任務量的行業奇跡。2014年,黎明公司生產任務更加繁重,李志強繼續在兩班倒的基礎上合理調配人員,通過優化生產流程,每天減少3小時的生產准備時間,並進一步完善班組標准化作業,作業時間精細到分鐘,精簡作業小組,平行生產組織,在未增加人員的情況下,將某產品裝配周期從兩天縮到一天,完成了超出班產能力80%的任務,李志強更是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最長連續36小時不下火線,激勵班組成員共同努力,再次創造了單月發動機裝配交付的曆史紀錄,打贏了一場近乎不可能完成的戰役。
攻堅克難 嚴謹認真
航空發動機的組裝是一個複雜、系統的浩大工程,共需裝配數萬個零件,零件間的銜接異常精細,堪稱迫近極致的工業藝術。又因其對質量要求極為嚴苛,要靠精密的手工操作,一邊調試一邊積累。李志強在發動機總體裝配、管路故障分析與排除方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是航空發動機總裝配領域的專家。在一次產品排故中,李志強打破原有需將發動機分解後操作的做法,在零下近30度的條件下脫下棉衣, 只穿一件內衣,從發動機尾噴口鑽進發動機艙,並裸露單臂在勉強從不到8厘米的管路間隙中伸手操作,憑他精湛的裝配技藝盲排盲裝,連續工作12小時,成功排除了五架飛機的故障,保證了部隊飛行任務需要。成功完成任務給他帶來了喜悅,
某型號發動機外場發生多起零壽命總燃油管接頭漏油故障,李志強組織人員從裝配過程、試車過程、零件加工質量等方面進行分析,最終確定密封銅墊硬度過大,零件加工時缺少倒角且加工表面粗糙度較大等是造成該故障的原因,使這一故障得以徹底解決。某型發動機彈性片安裝一直采用大螺絲刀擰緊固定螺栓,裝配耗時耗力且易出現劃傷,李志強積極構思大膽嘗試,自行研制設計了螺栓固定旋轉器,經專家評審後投入使用效果良好,節省裝配時間92%,並且杜絕了彈性片劃傷的惡性質量問題,為公司避免了上百萬元的廢品損失,該工裝已獲得國家專利。為規範裝配操作,李志強還根據自己多年的實際操作經驗總結提煉了裝配操作法。太行發動機總裝配過程中,高、低壓反饋系統的安裝與調試對操作技能要求高,調試難度大,員工調試方法五花八門,調試結果也因人而異,影響裝配質量的穩定。為解決這一問題,李志強對高、低壓反饋系統的安裝與調試經驗進行了歸納總結,形成了一套具體的調整步驟與技法,在班組推廣。該調整法被命名為"李志強調整法",比常規調整法效率提高了75%。
創新創效 細致入微
多年來,李志強與班組成員在裝配操作的同時,還結合每一個裝配點細致入微的探索研究改進創新,持續開展精益改善活動。20多年來,他參與和直接完成的技術革新項目達80多項。2010年牽頭成立勞模工作室後,他積極調配人員、設備能力,凝聚技術、技能人才開展技術攻關活動。2014年,勞模工作室被中國國防郵電工會命名為"李志強勞模工作室",同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示範性勞模創新工作室"。他通過開展型號創新成果的研究和應用提升員工創新能力,相繼攻克了"太行"、"昆侖"等國家重點型號航空發動機裝配六大關鍵技術,實現工藝創新126項,自行研制工裝工具312件,拉動各層次技術、生產骨幹開展技術創新項目32項,申報發明專利50餘項,開展技術攻關項目106項,先後解決科研裝配技術難題52項。首創並推廣航空發動機管路校正與安裝的"李志強操作法",消除了發動機組件的裝配瓶頸,采取零件形跡管理、裝配車防撞保護裝置、接油盒搭板等舉措,提高裝配效率20%以上。為解決航空發動機漏油問題這一行業瓶頸,李志強連續兩年白天跟班進行現場生產工作,夜晚在試車臺進行故障排除工作,對發動機的幾百根管路進行狀態統計,總結出管路漏油的三大原因,通過質量保證措施有效降低了發動機漏油臺次,從而減少了發動機重複試車,僅此一項就為公司避免重複試車發生費用2300多萬元。
李志強不僅在工作中盡善盡美、細致入微,做為班長,他還細心關照班組每一名員工的發展。在新員工入廠時,他找每一名員工談心,從其家庭、學習、入廠原因等多方面進行了解,為其安排合適的師傅制定學習目標。在工作中遇到了問題,只要找到他,他都親自講解,從原理到操作手法,把自己的操作經驗全部傳授出去。多年來,李志強親自帶徒10人,有6名徒弟成長為"高級技師",3名徒弟取得"技師"證書,1名徒弟取得"高級工"證書。其中1名徒弟被公司聘為"一級技能師",1名徒弟被公司聘為"二級技能師",2名徒弟被公司聘為"三級技能師"。
沖鋒在前 敬業奉獻
李志強的敬業精神工廠員工有目共睹,最苦、最累、最困難的任務,李志強總是沖在前面。任務緊張時,他始終不知疲倦地奮戰在第一線,平均每天加班加點4個多小時,有時甚至幹到淩晨一、兩點鐘。2000年12月份,他母親病危住進了醫院,但這個時候正是公司為完成打通大修線的第一個全年50臺大修機任務的關鍵時刻,他加班加點的奮力工作,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趕到處在昏迷狀態的母親床邊守候。經過全廠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全年生產任務提前超額完成了,遺憾的是他的老母親卻悄悄的離開了人世。當工廠領導得知此事後,握著他的手說:我們對不起你,黎明公司感謝你……
李志強不僅個人敬業,他帶領的團隊也在這種敬業精神力量的感召下做出了優異的成績,逐步成長為行業內久負盛名的金牌班組,用無數的成就贏得了"動力鐵軍"的美譽。班組先後榮獲沈陽市先進集體、遼寧省"五一"獎狀、全國"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2014年被中宣部、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評為全國"最美職工"。同年,班組還榮獲"感動沈陽十大人物"榮譽,被授予"沈陽市道德模範"稱號。
總裝配任務一直以來面臨為上下遊工序爭取時間的特殊地位,因此,每一項任務都不能落地。因長期加班,吃飯不及時,李志強患有嚴重胃病。有一次他胃粘膜脫落出血,醫生要求其休息,但他依然帶病加班加點工作。某型科研機正常需要12天才能完成總裝任務,他帶領全班同志24小時連續奮戰,通過科學組織合理安排,只用了3天的時間就出色完成了任務。盡管他從未休息過一個周末,盡管他經常連續工作12個小時,盡管他常常無法陪伴在自己親人的身邊,但他從來沒有抱怨過,無論有什麼樣的困難,他永遠都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在排除漏油的攻關中,李志強不但幫助本班組積極查找問題原因,還主動參與配套生產廠的攻關協同,他提出將容易漏油的導管進行組合打壓試驗後再裝配的辦法,為降低漏油率,減少工人的排故次數,提高試車的合格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李志強同志"退伍不褪色",不忘初心,對黨忠誠,秉承為黨和人民奉獻一生的精神,他對待工作態度嚴謹認真、細致入微、弘揚敬業力量、傳承責任使命。李志強獨有的精神特質和人格魅力,彰顯了一個退伍軍人的適應任何崗位的堅韌性格,展現了退伍軍人航空報國矢志不渝的熾熱情懷,用責任與使命書寫著航空人的"中國夢",創造中國未來。